可持续发展概念

可持续发展概念源于对系统性文明危机和世界问题的科学和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全世界的进步学术社群和政治精英在二十世纪末就认识到了这些问题的存在。他们将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视为充满不确定性、全球灾难进程逐步升级的时代。

这一术语首次出现于联合国《全球变化计划》,用以辨识人类的发展轨迹,经挪威前首相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夫人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采用。被纳入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可持续发展这一措辞用于表示反映全球反危机运动含义和价值的核心理念。可持续发展这一措辞用于表示反映全球反危机运动含义和价值的核心理念。

在1992年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上,可持续发展的范畴实现了制度化。会上将可持续发展概念设立为反危机环境建模的基础。

可持续发展概念最初的适用范畴为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抑制人类对自然经济干预的规范性法律机制和其他机制;科学评定和预测基础上的全球化的其他副作用;全球国际性机构(如联合国)批准通过的其他部分原则。

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经济政策理念和策略,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于推动人类进入全球动态平衡和有机增长的状态。
二十一世纪之初,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经济、社会和政治议题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了一种全球性趋势,是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成熟的国内政策方向(百余个国家制定了国内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全球性机构奉行的国际政策。

可持续发展概念关键思想:

  • 务必引入环境和社会导向、要求和限制,大幅调整二十世纪的主流经济增长模式。
  • 可持续发展范畴只有与全人类和自然相关联时才有意义:制定和施行可持续发展策略的任务既要在现代文明的总体层面上完成,也要由具体国家来实现。公众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攻克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因此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包含经济和环境视角,也要包含社会视角。
  • 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可以孤立地看待。制定一套综合办法可以确保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性策略(在更低的层面上实施可持续发展是徒劳的)。
  • 人类贫困与环境是无法共存的。人口越贫困,对环境的损害就越严重。
  • 以环境为导向是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但其主要目标在于关爱人类、提高生活质量、保障健康和高效的生活条件。由此在人类生活水平与环境品质间建立了直接联系,因此更使得我们无法忽视环境状态。
  • 还需注意的是,可持续发展不仅定义为经济合理增长的发展方式,也是保障成果公平分配的发展方式,它要恢复而不是损害环境,要放大而不是缩小人的潜力。
  • 人类存续不仅意味着维持当代人口的生活平衡,也意味着要保障未来后代有条件使用自然资源。
  • 拯救和保护自然意味着保持和提升地球生命的自然基础的——生物圈的健康水平,为其可持续繁殖和未来进化提供保障。
  • 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积极目标方向是创建一个可以化解全球化矛盾的生物圈体系。策略首要解决的是以下各方间的发展和历史性矛盾:资源有限性和需求增长(自然和社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理性的经济发展需求和国家利益(全球和地方)。
  • 实现人类活动和消费间的战略平衡、维持生物圈再生能力是全球层面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 可持续发展转型和坚守可持续发展路线意味着全部生产和消费模式都要考量环境因素,以明确的目标和系统化的方式大幅转变人类活动、态度和意识。
  • 无论是减缓社会经济动态还是停止社会经济增长,都无法解决全球性问题,也无法消除环境灾难的威胁,因此管理可持续发展转型时要对不确定性和风险状况做出果断行动。
  • 只有引入新型文明模式,对各种社会进程加以选择、重新定位和改造,才能成功推行可持续发展策略。譬如,要提升教育和科学部门的社会地位。科学家肩负着建立全球公众意识、定义智力圈要务的责任,因此教育和科学机构在可持续发展策略实施中起带头性作用。
  • 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性是指应将发展目标和目的设定为人类主要活动圈的一部分,如经济、环境、社会圈以及国家治理、科学、培养教育、安全与防御、国际关系等活动圈。
  • 从定义上看,可持续发展是从当前的现代文明危机状态向未来和谐文明的过渡阶段。计划借助以下措施来解决全球性问题、缓和全球性风险:需求优化;生产结构、分配和消费转型;人类意识向理性的人文价值体系进化。我们期望这些措施可以树立起以人类和自然的存续和健康进步为导向的新型世界观。

可持续发展的完成阶段是,通过人类需求理性化将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冲击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此时智力圈成为人类最向往的最佳状态。

可持续发展概念与工业经济增长范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要求现代文明在生产的基础上,通过适应生物圈、遵守该圈法则和顾及该圈禁忌限制来取代自然资源的大量使用。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1992年里约热内卢)的会议宣言及其他文件,以及联合国大会第十九届特别会议(1997年纽约)概括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之后数年间多国的国内可持续发展战略沿用了这些原则。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范畴来加以评判:

人类中心主义原则:关爱人类,保护人类在良好环境中与自然和社会相协调、健康和高效生活的权利。该原则将世界大国合力根除贫困、消除生活水准和人类需求满足程度差异定义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综合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模式囊括了拯救自然、社会公正和关怀未来的利益点。

节约原则:人类能否存续取决于向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和保持健康这些新经济活动方式和形态的转型程度,这些方式建立在基于科学的技术基础上,由决策者推动实施。

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原则要求:无害化管理可再生自然资源、有效利用非可再生资源、优化资源消耗;发现替代来源;及时处理废物和安全填埋。

生态系统经济容量防越限原则主要是对未受经济影响的地球大陆和全球海洋施加使用限制。

安全原则要求开展安全的经济活动,将活动带来的社会和环境风险降到最低。

预防原则包括制定严重不可逆环境危险的预防性措施,预防人为灾害和紧急情况,贯彻健康和安全措施,防范其他全球性问题(此时有意识地不再以经济效率原则为中心)。

主权原则是可持续发展各项原则中内容最广泛的原则之一。涵盖了三种活动、进程和关系类型。首先,原则确定了国家有权定义国内自然资源管理政策并遵照政策加以开发。国际社会要求具体国家保证国内活动的环境安全性达到他国同等水平。其次,原则保护国际贸易免遭专断性环境保护措施基础上的潜在限制和歧视。最后,原则禁止故意将危险性活动从一国“进口”到另一国。

公正原则规定当代和后代以及全球各国间无例外地享受公平的发展权利。

协同原则要求所有国家在可持续发展转型过程中相互交流并在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体系中分配战略实施工作。原则还需要全球协同努力,认识全球性问题,学习解决方案。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成果和技术交流,包括创新都尤为重要。合作中必须建立起全球合作伙伴关系。

适应性原则涉及到环境标准、规制原则和环境政策要务相关的环境立法,立法必须与相应国家的情况(含经济状况)相符。

责任原则:全球各国必须承担责任,保护和维持地球环境稳定区域、生态系统、资源再生以及动植物。必须在国家立法和国际法律双重层面上保证任何破坏环境的行为均须承担责任,世界强国须协力制定这类法规。

环境危害内部化原则意指我们有必要发现重新分配经济手段的可能途径,以谁污染谁治理为前提,弥补对环境的危害影响。

优化原则要求终止非可持续性生产和消费模式,鼓励恰当的人口政策。

开放原则在国内层面保证了公众个人可以了解环境信息,在国际层面保证负责制定环境安全和应急情况决策的国家官员代表可以了解环境信息。必须通过适当立法来支撑信息权利。

和平主义原则的前提是战争和武力冲突会对可持续发展造成破坏效应,和平是环境保护、引入新型智力圈文明模式最重要和必要的条件。

生态原则:以环境和自然保护为导向、拯救地球生命必须成为经济和教育政策、现代化经济实践、社会关系和公共意识的首要特征,以及环境意识型经济发展的核心。

渐进主义原则:可持续发展转型必须具备渐进性,防止剧变、胁迫或任何可能引发地区性或国际性冲突阻力的行为。生产技术、经济政治、组织行政管理方面或其他社会转型的期限和速度务必以目标为导向,依照预期的全球环境灾难时间做相应的协调。转型目标旨在将环境灾难至少推迟几十年,实现经济和社会实践的总体环保效果,树立公众意识。国家可持续发展转型战略必须建立在区域性、基础结构和社会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发展水平较高、资源丰富的经济体可以担任领袖和高级合伙人的角色,带领和帮助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实现环保化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完善。这并非是单方面的“赠予”,而是全方位的合作,力图让所有参与者达到国际法律规范要求,为可持续发展进程做出真正的贡献。

自愿原则: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全球伙伴关系和善意的基础上互相交流,这也是国际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渊源。

上述各项原则反映在上世纪末各国共同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具体指南文件中。

1995年3月6日至12日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峰会上拟定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
  • 公民社会广泛参与制定和实施解决方案,确定社会功能和福利;
  • 建立大规模可持续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将人口问题纳入到经济和发展战略中去,由此加快可持续发展速度、根除贫困,必将有助于实现人口目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 借助社会团体和国家的成长,以及特困人群生产资源使用机会的增多,公正无歧视地分配利益;
  • 市场力量相互作用,鼓励实效和社会发展;
  • 制定政府政策,克服导致社会对抗的因素,尊重多元性和差异性;
  • 建设良好而稳定的政治和法律结构,帮助改善民主、发展、各项人权和主要自由权之间的联系;
  • 推进以防止孤立、依从多元性和多样性为特色的政治和社会进程,包括宗教和文化多样性;
  • 强化家庭在实现社会发展利益中的角色,遵照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和世界峰会宣言中宣告的原则、目标和责任来强化社区和公民社会的角色
  • 扩大知识、技术、教育、医疗和信息的覆盖面;
  • 加强各层面上的团结合作;制定政府政策,让人民有机会享受健康高效的生活;
  • 在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下保护和拯救环境。

可持续发展概念首次将十八至二十世纪出现的思想进行了全面的系统化总结,不得不应对“人类-社会-自然”关系对人类命运的影响。概念提出了一个可替代的经济增长模式,其形式是以智力圈为导向的转型文明。可持续发展概念借助一体化进程经济手段,具化了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尝试。

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实际落实中遭遇了一些困难,在对困难进行分析时开始形成地球计划。

Subscribe